走出這些微信公眾號運營誤區,吸粉將變得容易!
1.復制+粘貼泛濫,公眾號抄襲亂象難抑
抄襲是微信公眾號泛濫的一大主因。網絡文章的大量復制粘貼,使得微信的原創能力大大受挫,因此剛開始做微信公眾號的那批人就面臨進退維谷的境地——沒有原創基本上沒有粉絲基礎,想要做成大號基本上不可能,但是另一方面,有了精品原創卻無力保護(微信的前期并沒有遏制抄襲的有效手段),正所謂“1人原創,99人抄襲”。
不過,針對抄襲,微信很快開展了針對的行動,微信開啟了微信公眾號原創保護功能。
此舉給了很多微信營銷號很大打擊,因為并不是說所有的微信公眾號運營者都有能力進行原創的,很多低端營銷號,尤其是原創能力不足的都面臨著發展后勁不足的難題。
2.沒有精準進行差異化定位
微信公眾號數量開始增多,每個用戶開始關注多個公眾號,那些無法做出差異化的公號,其文章閱讀量將很難保證。
反過來,閱讀量的大幅下滑,又會導致二次分享數量下跌,而后者,反過來又會嚴重影響閱讀量,由此陷入惡性循環。互聯網分析機構“企鵝智庫”分析,80%的用戶從朋友圈中獲取訂閱號文章,這就說明,一旦朋友圈內分享減少,閱讀量注定低迷。
微信公眾號數量的增多的大背景下,唯一出路就是,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對自己的公眾號進行差異化定位。有明確的目標人群,不僅是粉絲增長的基礎,也是二次分享的有利條件。
微信的定位要綜合權衡,一般來說考慮的要點有以下幾種:
1、比例為1.8:1的男女比例構成,其中,男性用戶約占了64.3%,而女性用戶則只有35.7%,用戶整體以男性為主,在內容方面可以側重下男性。
2、微信用戶平均年齡只有26歲,其中,97.7%的用戶在50歲以下,86.2%的用戶在18-36歲之間,因此要多推送年輕人喜歡或關心的內容。
3、頻率上,25%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,55.2%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。
4、微信公眾號用途方面,用戶關注公眾號主要目的是獲取資訊41.1%,其次是方便生活的36.9%和學習知識的13.7%,咨詢類消息可以較多進行推送。
3.沒有相對固定的推送時間
微信推送時間是增加閱讀量的關鍵,我留意過很多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時間,一般來說原創力越強,團隊實力越雄厚,推送的時間就越是固定。
為什么推送時間會對閱讀量產生如此大的影響,難道不是推送越早越好?這是因為,微信訂閱號并沒有進行類型的細分,而是直接匯入到一個二級頁面中,用戶打開頁面最先看到的就是距離自己打開時段最接近的內容,推送越早的內容反而會越下移,相對也就越難被用戶看到,更不用提轉發。
4.沒有吸收足夠的基礎粉絲
基礎粉絲是微信公眾號能否發展起來的一大重要影響因素,微信前期,要增加微信基礎粉絲,可以采用的手段有很多,比如,用戶驗證消費、用戶微信參與活動、微信大號用戶導入、微博用戶導入,個人朋友圈也是推廣微信公眾號形象的主陣地。
此外,足夠的微信好友還是誘發公號內容二次分享的重要保障,同時也可以采取建立粉絲群、舉行比賽的手段去推廣這種手段。
5.缺少團隊建設
微信公眾號之所以泛濫,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缺少團隊建設,微信完全放開之后,微信公眾號的數量上來了,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原創能力的,沒有足夠數量的團隊就不能保證原創能力,也會衍生出很多問題:因為沒有足夠的精力進行核對,產品內容出錯;沒有足夠的時間排版,導致過度花哨或版面混亂;有了原創但內容跟不上,推送頻率難以保證,本質上這都是團隊建設不力的后果。
為什么需要團隊?因為,微信公眾號的做大,需要精品內容的產出和經常性進行自我曝光。
6.其它容易被忽略的幾點
微信一般情況下不要連載,篇幅也不能太長,因為微信公眾號本身的限制,淺閱讀時代,滿屏的文字,只會有少部分人看,看不完又如何分享?有很多有創意的同學在公眾號上連載小說,我很佩服,但的確不是一個好的平臺,小說講究故事的完整性,你首發文字的閱讀量始終會限制后期的閱讀數,別人前面都沒有看,怎么會看后面?
針對不同的人,盡量使用不同的字號,例如公號“人民日報”等黨政類媒體公號采用字號較大,大概也就16號字體左右,因為他們的忠實讀者多為中年或者中老年,有些人可能老花眼視力不太好,而且年齡跨度較大;而“英仙流”的字號偏小,也就14號字體左右,這是因為校媒性質使然,盡可能做得精致。
此外,多圖文消息或單圖文消息的選擇也有一番考究,前者適合有穩定信息來源的公號,一個例子就是騰訊的“大家”——騰訊本身就是一個門戶,信息流動量可想而知,再加上每篇最高過完的稿費,吸引到名家作品實在太容易。后者則適合沒有穩定信息來源或深度產品的創作者,比如大象公會,盡管有實力有資金有團隊,但是每一期的只推單圖文消息,更加注重對文章內容的深耕,這類公號的粉絲往往會吸引一大批具有一定知識背景的人群。
和同級別的同行業公眾號互推,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。為什么一定要是同級別的呢?這是因為運營者之間會更容易達成合作,之所以選擇同行業的進行互推,則是因為同行業之間互推更容易吸粉,而且是優質粉。
抄襲是微信公眾號泛濫的一大主因。網絡文章的大量復制粘貼,使得微信的原創能力大大受挫,因此剛開始做微信公眾號的那批人就面臨進退維谷的境地——沒有原創基本上沒有粉絲基礎,想要做成大號基本上不可能,但是另一方面,有了精品原創卻無力保護(微信的前期并沒有遏制抄襲的有效手段),正所謂“1人原創,99人抄襲”。
不過,針對抄襲,微信很快開展了針對的行動,微信開啟了微信公眾號原創保護功能。
此舉給了很多微信營銷號很大打擊,因為并不是說所有的微信公眾號運營者都有能力進行原創的,很多低端營銷號,尤其是原創能力不足的都面臨著發展后勁不足的難題。
2.沒有精準進行差異化定位
微信公眾號數量開始增多,每個用戶開始關注多個公眾號,那些無法做出差異化的公號,其文章閱讀量將很難保證。
反過來,閱讀量的大幅下滑,又會導致二次分享數量下跌,而后者,反過來又會嚴重影響閱讀量,由此陷入惡性循環。互聯網分析機構“企鵝智庫”分析,80%的用戶從朋友圈中獲取訂閱號文章,這就說明,一旦朋友圈內分享減少,閱讀量注定低迷。
微信公眾號數量的增多的大背景下,唯一出路就是,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對自己的公眾號進行差異化定位。有明確的目標人群,不僅是粉絲增長的基礎,也是二次分享的有利條件。
微信的定位要綜合權衡,一般來說考慮的要點有以下幾種:
1、比例為1.8:1的男女比例構成,其中,男性用戶約占了64.3%,而女性用戶則只有35.7%,用戶整體以男性為主,在內容方面可以側重下男性。
2、微信用戶平均年齡只有26歲,其中,97.7%的用戶在50歲以下,86.2%的用戶在18-36歲之間,因此要多推送年輕人喜歡或關心的內容。
3、頻率上,25%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,55.2%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。
4、微信公眾號用途方面,用戶關注公眾號主要目的是獲取資訊41.1%,其次是方便生活的36.9%和學習知識的13.7%,咨詢類消息可以較多進行推送。
3.沒有相對固定的推送時間
微信推送時間是增加閱讀量的關鍵,我留意過很多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時間,一般來說原創力越強,團隊實力越雄厚,推送的時間就越是固定。
為什么推送時間會對閱讀量產生如此大的影響,難道不是推送越早越好?這是因為,微信訂閱號并沒有進行類型的細分,而是直接匯入到一個二級頁面中,用戶打開頁面最先看到的就是距離自己打開時段最接近的內容,推送越早的內容反而會越下移,相對也就越難被用戶看到,更不用提轉發。
4.沒有吸收足夠的基礎粉絲
基礎粉絲是微信公眾號能否發展起來的一大重要影響因素,微信前期,要增加微信基礎粉絲,可以采用的手段有很多,比如,用戶驗證消費、用戶微信參與活動、微信大號用戶導入、微博用戶導入,個人朋友圈也是推廣微信公眾號形象的主陣地。
此外,足夠的微信好友還是誘發公號內容二次分享的重要保障,同時也可以采取建立粉絲群、舉行比賽的手段去推廣這種手段。
5.缺少團隊建設
微信公眾號之所以泛濫,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缺少團隊建設,微信完全放開之后,微信公眾號的數量上來了,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原創能力的,沒有足夠數量的團隊就不能保證原創能力,也會衍生出很多問題:因為沒有足夠的精力進行核對,產品內容出錯;沒有足夠的時間排版,導致過度花哨或版面混亂;有了原創但內容跟不上,推送頻率難以保證,本質上這都是團隊建設不力的后果。
為什么需要團隊?因為,微信公眾號的做大,需要精品內容的產出和經常性進行自我曝光。
6.其它容易被忽略的幾點
微信一般情況下不要連載,篇幅也不能太長,因為微信公眾號本身的限制,淺閱讀時代,滿屏的文字,只會有少部分人看,看不完又如何分享?有很多有創意的同學在公眾號上連載小說,我很佩服,但的確不是一個好的平臺,小說講究故事的完整性,你首發文字的閱讀量始終會限制后期的閱讀數,別人前面都沒有看,怎么會看后面?
針對不同的人,盡量使用不同的字號,例如公號“人民日報”等黨政類媒體公號采用字號較大,大概也就16號字體左右,因為他們的忠實讀者多為中年或者中老年,有些人可能老花眼視力不太好,而且年齡跨度較大;而“英仙流”的字號偏小,也就14號字體左右,這是因為校媒性質使然,盡可能做得精致。
此外,多圖文消息或單圖文消息的選擇也有一番考究,前者適合有穩定信息來源的公號,一個例子就是騰訊的“大家”——騰訊本身就是一個門戶,信息流動量可想而知,再加上每篇最高過完的稿費,吸引到名家作品實在太容易。后者則適合沒有穩定信息來源或深度產品的創作者,比如大象公會,盡管有實力有資金有團隊,但是每一期的只推單圖文消息,更加注重對文章內容的深耕,這類公號的粉絲往往會吸引一大批具有一定知識背景的人群。
和同級別的同行業公眾號互推,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。為什么一定要是同級別的呢?這是因為運營者之間會更容易達成合作,之所以選擇同行業的進行互推,則是因為同行業之間互推更容易吸粉,而且是優質粉。
本文地址:http://m.123beaconmarketing.com//article/2020/0227/14978.html